凡例(附説明)

  1. 是書係為教授高等小學生,識字解字,及往省城外省讀書講話之用。凡程度已高,通曉省話國語者,可無須此。
  2. 是書雖為高等小學而設,如或商界中人,寫信閲報,遇有不識之字,照依字邊畫數檢查,字形字義、字音字聲,不無補助。
  3. 中國字典,止重形聲解義,而於牙齒唇舌喉五音,向未指出。是書略倣西文,注重發音,但能牢記省話正副發音字四十六個、國語正副發音字四十八個(通計九十四字),一見字切上一字,便知某音,似可補助字典所未備。
  4. 凡字應讀某聲,均由字切下一字而得。字典上平字,下一字有用下平者、下平字有用上平者,此最累事。讀是書者,但能牢記省話正副得聲字四百四十四個、國語正副得聲二百四十二個(通計六百八十六字),一見字切下一字,便知何聲,似較新字典註明某韻,以別平上去入,頗為便捷。
  5. 新舊字典,凡一字數音數聲數解者,止刻一字,苦難查考。是書有鑒於此,例如厭字四聲完備,分刻四字,各家解義字切,以醒眼簾。兩聲三聲,亦照此例。其有兩聲不甚通用,及俗多誤讀者,註明某某聲及本某某聲,均不另刻他字。
  6. 中國字義,致為繁難。林君仲堅,主任約解一層,雖以淺白為主,然此書以讀聲為主,不以解義為主,每字之下,限用十四字,斷難完備。如有與字切錯誤之處,統祈閲者指正。
  7. 昔人謂有韻識窮天下字,中國四萬餘字,諒非詩韻所能盡。前記有人改為有切識窮中國字云云,鄙人遂篤信之。是書由林君選錄適用字約共六千,止得七分之一。然能既得發音得聲字七百八十個,即能認解六千字,識一得九,似非難事。
  8. 廣東人不曉省話,中國人不曉國語,均屬缺點。然讀書講話,必先識字,識字首重音聲。音聲不正,無論學生先生,聽受教授,既多誤會;社會應酬,亦形羞澀。昔孔門四科,言語第二,文學第四,願少年學生,於此注意。
  9. 廣話一音九聲(如番反泛○、凡販飯伐、發及雍擁甕郁、容勇用欲、○之類)與國語南話一音五聲。(如番反泛伐、凡及雍擁用欲、容之類)多少雖有不同,然南話五聲,已包在九聲之內,即北話三聲(如番販飯雍勇用之類)亦不能出廣話九聲之範圍。故粵人欲習國語,必以明白廣話音聲為第一級,否則廣話音聲,尚未了然,雖習國語,苦無基礎。茲將廣話九聲本位及南話五聲北話三聲本位,附刻于此,以為學生研究之預備,或亦無小補云。

廣話九聲本位

(一上平)  雍 番
(二上上)  擁 反
(三上去)  壅 泛
(四上入)  郁 ○

(五下平)  容 凡
(六下上)  勇 販
(七下去)  用 飯
(八下入)  欲 伐

(九附下入) ○ 發

(一聲清而長)
(二聲清而倔)
(三聲清而緩)
(四聲清而短)

(五聲濁而長)
(六聲濁而倔)
(七聲濁而緩)
(八聲濁而短)

(九聲濁而輕)

(隨後南話縮少廣話五聲之本位、北話縮少南話三聲之本位兩節跟粵語無關,從略)

校訂註

本書調號乃按「分粉訓弗焚憤份佛」調聲口訣(代表「陰平、陰上、陰去、陰入;陽平、陽上、陽去、陽入」)排序,跟我們現在一般使用的調號順序並不相同。而第九聲「附下入」即是「中入聲」。有關詳情及對照表請參閲 《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》的説明

廣州城話正發音字二十三
(副發音字廿三)

[g-] 第一輕內牙音
根光切
岡昆切
[k-] 第二重內牙音
借作勤岡切
借作慷根切
[gw-] 第三輕外牙音
昆岡切
光根切
[kw-] 第四重外牙音
借作坤岡切
[s-] 第五輕齒縫音
[z-] 六半輕重齒縫
借作臧根切
[c-] 第七重齒縫音
[f-] 第八吹唇音
[m-] 第九輕拍唇音
借作蚊岡切
[b-] 十半輕重拍唇
[p-] 十一重拍唇音
借作貧岡切
借作旁根切
[l-] 十二卷舌音
借作拉岡切
借作郎沙切
[n-] 十三輕打舌音
借作拏方切
借作囊沙切
[d-] 十四半輕重打
借作當沙切
[t-] 十五重打舌音
[s-] 十六輕頂舌音
借作沙方切
[z-] 十七半輕重頂
[c-] 十八重頂舌音
叉方切
十九輕喉音
𠼙
讀如爽畧輕
讀如沙略輕
[j-] 二十半輕重喉
新造字,也方切
借作嗆沙切
[ng-] 廿一重喉音
借作牙方切
借作昂沙切
廿貳滿口喉音
畧如可汪切
略如可蛙切
[w-] 廿三開口喉音
[h-] 廿四順口喉音
[Ø-] 廿五附重喉音
借作鴉方切
  1. 右列廣話二十五音,除第十九及廿二兩音有音無字外,實得二十三音。然不欲將此兩音本位除去者,因正音國語有此兩音,必於調省音時,先行依次練習,庶第二級練習國語廿四音時,免再另行加入(副發音字第十二行拉字與上不能順口讀下)。
  2. 調廿五音字,有一字一句者,有兩字一句者,有三字一句者,俱照直行墨線為度,切勿加減混亂。
  3. 正副發音字共四十六個,每層各二十三個,放橫向左,俱讀上平聲。其無上平聲字,用下平上聲去聲入聲為代表者,亦照下列字切,借作上平聲讀之,乃能順口。惟調書中省話字切時,可照本字原聲讀之,不必借作上平,此宜分別。
  4. 中國字通計四萬有奇。用省話切之,約有四萬。可用正發音字,以為字切之上一字,其副發音字,專備正發音岡慷光狂第二十三字,每音九聲同宗等字發音之用。例如「岡講降」不能用岡字發音,「吭慷抗」亦不能用慷字發音,以其同宗也。舊字典時犯此弊。商務印書館近刻學生字典,名為第三次改良,第一頁第一個一字,改初再板字典「於悉切」為「衣悉切」,依屬未合。因「於語譽○魚」與「衣倚音一移」均屬國語半輕喉音,五字同宗。欲切出一字,應用不同宗之「於」字以發音,不能用同宗之「衣」字以發音也。
  5. 切字之法,古人言之雖詳;鄙人所聞,以黃月亭先生「上一字同音、下一字同聲」二語,最為簡捷。然同音之中,不能同宗;同聲之中,必須同列(橫讀正副發音字是謂同列),兼此四句,乃為完足。至調字切時,所以必要順逆調之者(例如上列岡字,根光切,「根光根光、光根岡」。根字岡昆切,「岡昆岡昆、昆岡根」之類)因上一字同音,借以發音。下一字同聲,借以得聲。將上下音聲二字,合成口中所欲切出之一字也。惟口中所欲切出之字,必與發音字或輕或重同一用力,乃無錯誤。例如正發音齒縫字「桑臧倉」、頂舌字「爽莊創」等,左右一有差移,便欠的當,此宜注意。(以上五條,除第一條外,調國語音切同此,以下不贅。)

附調省話廿三音口法

  1. 輕重內牙音:口唇不動。由耳根大牙出力發音 而分為輕重也。岡慷根勤(作上平讀)四字主之。
  2. 輕重外牙音:由口角外牙出力發音,而以口唇動力助之,而分為輕重也。光狂(作上平讀)昆坤四字主之。
  3. 輕重齒縫音:齒,正面門牙也。上下門牙相對,橫留一罅,用舌咀出力,將口氣送出門牙之外以發音,而分為輕重也。桑臧倉、新疾(作上平)親六字主之。
  4. 吹唇音:唇如吹火以發音也。方分二字主之。
  5. 輕重拍唇音:先將上下兩唇拍合,然後擘開以發音,而分為輕重也。亡(作上平)邦旁(作上平)、蚊奔貧(作上平)六字主之。
  6. 卷舌音:先將舌咀卷入,然後放平以發音也。郎拉(作上平)二字主之。
  7. 輕重打舌音(亦名舌尖音):先將舌咀打到上便門牙,然後放下以發音,而分為輕重也。囊(作上平)當湯、孥打(均作上平)他六字主之。
  8. 輕重頂舌音(亦名頂舌顎音):先將舌咀出力頂到上顎,然後放下以發音,而分為輕重也。爽(作上平)莊創、沙渣叉六字主之。
  9. 輕重喉音:下唇微動,將舌平放,由喉嚨出力發音,而分為輕重也。𠼙嗆昂(𠼙嗆是新造字,三字均作上平)、唦(新造字)也牙(均作上平)六字主之。粵人無輕喉音,以𠼙唦二字代表之。
  10. 滿口喉音:如口含茶水、使口包微張,然後由左右口角放開,由喉嚨出力以發音也。粵人無此音,略以可汪切、可蛙切代表之。
  11. 開口喉音:先將口唇拍合,然後再將下唇放下,由喉嚨出力以發音也。汪蛙二字主之。
  12. 順口喉音:牙齒唇舌一概不動,由喉嚨出力以發音也。康蝦二字主之。
  13. 附重喉音(國語無此音。廣東鄉人此音最多):發音與順口喉略同,而喉間出力比順口喉更重。戇(作上平)鴉二字主之。

(調國語二十四音口法與上同以下不贅)

校訂註

本書稱聲母為「音」,各聲母的代表字為「發音字」;稱韻母為「聲」,各韻母(連聲調)的代表字為「得聲字」。反切法用二字標音,將上字之聲母代表字(發音字)的實際讀音(音),和下字之韻母代表字(得聲字)的實際讀音(聲)拼合成一個讀音的方法,本書稱為「發音得聲之法」。

這一節作者舉述了廣州話的聲母代表字(發音字)及其發音位置。代表字分正副兩類,所謂「副發音字」是在不能用「正發音字」的場合下使用,例如「公」字可作「岡宗切」,但「岡」字不能作「岡光切」,遂改用副發音字作「根光切」。

為方便參考,上表已補上現代粵語讀音。原表五、六、七及十六、十七、十八兩組擦音/塞擦音聲母讀音本來不同,今粵語已不加分辨,故五輕齒縫音、十六輕頂均注作 [s-];半輕重齒縫、十七半輕頂均注作 [z-];七重齒縫音、十八重頂均注作 [c-]。

作者將一定之「發音」,限用固定之「發音字」,以反切法而言是一大進步,但實際上字典正文有些發音字並不在本表。為完整起見,這些額外發音字已用紅字附在原表之後。

廣話宮類正得聲字 (副得聲字)

[俱口微合讀]

  ︵︵︵︵︵︵︵︵︵
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上上上上下下下下附
        下
平上去入平上去入入
︶︶︶︶︶︶︶︶︶
︵︵︵︵︵︵︵︵︵
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上上上上下下下下附
        下
平上去入平上去入入
︶︶︶︶︶︶︶︶︶
[-ung] 恭拱貢谷窮隴共局○宗孔送曲松勇鳳族○
公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[-o] 歌果個○磨妥懦昨各科左過○羅我坐莫國
[-ong] 岡講降○狂網望○○光慷葬○藏蚌浪○○
○港○○○○○○○
[-am] 金敢禁急禽妗扲及○心審浸吸尋凜甚合○
[-ou] 高稿告○曹母做○○刀早報○毛抱步○○
操○○○無○造○○
[-ai] 雞啟計吉齊米跪掘○溪鬼契骨迷禮吠疾○
○○○○携○○○○
[-au] 鳩苟救○求舅就○○修走扣○浮缶埠○○
○狗○○○○○○○
抽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[-ang] 崩哽掯塞層○贈墨○肱肯甑則萌○幸特○
更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
廣話商類正得聲字 (副得聲字)

[俱口大開讀]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aai] 街觧界○排買賣辣刮乖拐怪○懷乃敗滑法
[-aau] 交絞教○刨畝貌○○包飽砲○巢咬閙○○
[-aang] 耕蜢○握盲猛孟賊格箏省○克彭冷硬白拍
爭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[-aa] 加寡駕○麻馬罵○○瓜打挂○拏也罷○○
[-aan] 奸簡諫○凡晚犯○○關反贊○蘭懶萬○○
班○○○○○飯○○
[-aam] 三減鑒○慚○䌫立甲參斬湛○南覧淡踏荅
[-an] 根緊艮○勤憤近○○君滾棍○焚敏慎○○
○謹○○群○○○○
[-ei] 基匪記激肥企忌極○非彼臂昔眉美味夕○
[-ing] 經景敬○瓊皿競○○猩炯性○明挺靜○○
京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星○○○○○○○○

廣話角類正得聲字 (副得聲字)

[俱唇撇左讀]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eng] 驚頸鏡○擎領鄭劇隻青餅靚○晴艇病笛尺
[-e] 些寫瀉○蛇社射○○嗟且借○斜野謝○○

廣話徵類正得聲字 (副得聲字)

[俱唇微張讀]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iu] 嬌繳呌○橋了妙○○宵小笑○苗鳥料○○
[-in] 堅剪見必虔勉件傑結先淺線○錢璉賤截揭
[-i] 詩史次○時市事○○之子至○慈以自○○
○○試○○○○○○
[-im] 兼撿劍○鉗斂儉獵接尖點欠○潛舔念叠妾
○○○○拑稔○○○

廣話羽類正得聲字 (副得聲字)

[俱唇撮圓讀]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eoi] 居舉句率渠拒巨律○須取歲卒隨呂瑞述○
○○○○○髓○術○
[-oeng] 薑想帳○祥養象略脚槍獎向○良蔃亮若削
○○○○○○○藥○
[-u] 姑古故○扶○父○○烏苦富○胡婦護○○
枯府○○○○○○○
[-un] 官管貫○門滿悶沒抹歡欵判○盤○伴撥鉢
[-eon] 詢笋信○廵盾盡○○春準進○倫○吝○○
[-yun] 捐捲絹○權暖倦絕決酸選寸○旋遠亂曰雪
宣卷○○○○○○○
[-yu] 書暑恕○殊柱樹○○猪主註○余雨住○○
[-oi] 該改概○材殆在○葛腮宰再○來○內○渴
[-on] 干趕幹○寒旱岸○○安罕漢○○○汗○○
[-oe] 靴朵○○○○○○○

附不入類字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ng] ○○○○吳午誤○○

此三字,有稱為鼻音者,似不甚合;若作喉音,猶為相近。因牙齒唇舌喉五音,已成不易之名詞,且頂顎既名頂舌,鼻音更當淘汰,以免夾雜。

廣話宮商角徵羽五類得聲字,通計四百四十四個。五類讀法不同,已於各類中,分別言之。惟宮類(口微合)鳩苟救,與商類(口大開)交絞教兩行,及宮類更哽掯、商類耕蜢握兩行,雖有合口開口之別,然微合與大開,稍不留意,即易混亂。故字切上下二字,上發音字,對於分類,不甚緊要;至下得聲字,五類讀法,如口微合、口大開、唇撇左、唇微張、唇撮圓等,絲毫不能差錯,否則欲切鳩字,切出交字;欲切更字,切出耕字,諸如此類,最宜注意。(國語得聲字與此均同,以下不贅)

校訂註

跟聲母一樣,作者原意應是將反切之「得聲字」(下字,即韻母代表字)限定於表中正副二欄所列之字,但實際上字典正文卻有不少「得聲字」為表中所無。為完整起見,這些額外用字已在原表補充,以紅字表示。表中也補上了相對應的粵音韻母。

本書對於入聲韻的歸納跟一般以陽聲韻配入聲韻的做法有別。例如「恭拱貢谷」一行,編者以 [-ung] 配入聲 [-uk],但 [-ong] 行(岡講降)卻不見其對應之入聲 [-ok](各),原來此入聲韻被放在 [-o] 行(歌果個……各)。又如入聲 [-at](吉)不見於 [-an] 行(根緊艮)而見於 [-ai] 行(雞啟計),但 [-an] 行屬商類字(口大開讀),[-ai] 則屬宮類字(口微合讀)。不過,此前出版的《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》並沒有這種情況,陽聲韻跟入聲韻配搭整齊。

最後,原表沒有 [-ui] 韻的資料。查本文〈廣話九聲本位〉承襲《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》之〈廣東省話五部廿五音圖〉,而音圖亦無此韻。不同的是,《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》將 [-ui] 韻混入 [-eoi] 韻,而本書正文反切在標注 [-ui] 韻時其實用了另一組不同的字,只是這組字並未在本頁提及。以下是 [-ui] 在字典正文中所用之代表字:

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
[-ui] 灰○背○梅每昧○○
杯○悔○陪倍會○○

最後,「附不入類字」中的「吳午誤」三字並未用作反切,在正文這些字是以「五下平聲」、「吳下上」一類字眼表達。

(隨後國語南話發音字、國語得聲字、國語南話與省話不同之字數節跟粵語無關,一概從略)